研究组介绍
课题组重点关注海洋环境与水生生物健康,围绕(1)浮游植物群落与碳汇过程、(2)赤潮生物环境适应及其遗传调控机制、(3)寄生性甲藻生物学特征和生态学功能等开展系统研究。
课题组现有固定工作人员4名、博士后研究人员1名、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2名,计划招收每年招收海洋生态学相关专业研究生1-2名、博士后1-2名。欢迎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学生、青年科研人员加入课题组,有兴趣者请通过电话、e-mail联系或来实验室面谈。
学术带头人
李才文: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7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威廉玛丽学院(The College of William & Mary, USA), 后于美国弗吉尼亚海洋研究所(Virginia Institute of Marine Sciences, USA)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8月起,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责任研究员,入选中国科学院“BR计划”;2015年7月起,任院级重点实验室副主任;2017年起,兼任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功能实验室副主任。
长期从事海洋环境与水生生物健康相关研究工作,近年来以影响海洋生物健康和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两类代表性海洋寄生甲藻--血卵涡鞭虫和阿米巴藻为主要研究对象,先后建立了其实验室连续培养体系,系统揭示了其生活史特征、生物多样性、传播扩散机理及其病原-宿主互作机制,完善了对于海洋寄生甲藻的科学认知,拓展了我国海洋甲藻研究的新领域。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联合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参与科技部研发专项等11个项目;在本领域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
电话:0532-82898995,邮箱:cwli@qdio.ac.cn。
组内成员
宋书群:博士,副研究员。2010年7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同年留所工作,研究方向为浮游植物群落与碳汇过程。电话:0532-82898647,邮箱:songshuqun@qdio.ac.cn。
刘云: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2年7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同年留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1月留所工作,研究方向为赤潮生物环境适应及其遗传调控机制。电话:0532-82898647,邮箱:liuyunqd@qdio.ac.cn。
李蒙:博士,副研究员。2016年7月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同年入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方向为寄生性甲藻(Hematodinium spp.)发生机理、传播扩散机制及其流行病防控。电话:0532-82898647,邮箱:limeng@qdio.ac.cn。
陈田田:博士,2017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同年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方向为寄生性甲藻(Amoebophrya spp.)的多样性特征、寄生调控机理及其生态功能。电话:0532-82898647,邮箱:chentiantian@qdio.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