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了2022年审定的26个水产新品种,其中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参与培育的凡纳滨对虾“渤海1号”和长牡蛎“前沿1号”榜上有名,品种登记号分别为GS-02-006-2022 和GS-02-009-2022。
日前,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刊登了海洋所海藻化学与海洋药物课题组关于海带来源不同褐藻多糖硫酸酯的免疫调节作用及作为清道夫受体(SR-A)配体的比较研究。
近日,中科院海洋所李富花研究员课题组和李新正研究员课题组合作破译了国际上首个深海甲壳动物——深海水虱(Bathynomus jamesi)的基因组,并揭示了深海水虱体型巨大化和深海寡营养环境适应的独特分子遗传机制。
近日,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刘建国团队在微藻生物能源研究中取得产氢耦合产油的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学术期刊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上。
近日,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张琳琳团队在牡蛎基因组编辑方面获新进展,相关成果在学术期刊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发表。
5月26日,国际学术期刊Carbohydrate Polymers刊登了中科院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李鹏程课题组关于吡啶羰基壳寡糖铜配合物的设计合成、缓释性能及抗真菌活性的研究。该研究为绿色海洋生物源铜制剂的深入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研究范...
近日,中科院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刘保忠研究团队在软体动物贝壳的早期发育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并证实依赖肌动-肌球蛋白的细胞骨架系统在笠贝贝壳早期发育中发挥关键作用。
3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刊发了题为“A marine fungus Alternaria alternata FB1 efficiently degrades polyethylene”的文章,报道了中科院实验海洋生物学孙超岷课题组发现能有效降解聚乙烯(PE)塑料的...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mSystems刊发了题为“A deep sea bacterium senses blue light via a BLUF dependent pathway”的文章,报道了中国科学院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孙超岷课题组关于深海冷泉非光合细菌通过蓝光感受蛋白感知蓝光并激...
近日,海洋所藻类与藻类生物技术团队在红球藻虾青素资源开发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发现无氧呼吸糖酵解(EMP)、有氧呼吸三羧酸循环(TCA)、戊糖磷酸途径(PPP)和线粒体呼吸交替氧化酶途径(AOX)等多种非光依赖型代谢途径都对红球藻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