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C-HRMS在代谢组学应用中的优势与劣势

自代谢组学的概念1999年被首次提出以来,至今已经发展了20余年,已成为生命科学和医学等研究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代谢组学是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生物体内所有代谢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寻找代谢物与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相关性。生物体作为有机的整体,各部分相互关联、相互制约。通过代谢组学的研究,可阐明分子调控机制、小分子物质的产生、变化规律、获取生物标志物和所参与的代谢通路等。基因与蛋白质的表达紧密相连,而代谢物则更多地反映细胞所处环境,与细胞的营养状态、药物和环境污染物作用,及其它外界因素密切相关。因此,与基因组数据相比,代谢组能够更加真实地反映出生物系统内正在发生的事件,更加真实地描绘出生命本质,故而代谢组背后的生物大数据具有更高的挖掘价值,是后基因组时代的研究焦点。

质谱法因其较宽的动态范围、高灵敏度、高重现性、分析复杂生物样品的能力,已被广泛应用于代谢组学研究中。液相色谱与高分辨质谱的联用技术发展较早,是目前代谢组学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分析手段。而后来出现的气相色谱与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因其在挥发性代谢物分析方面的独特优势,近年来发展迅猛。GC-HRMS适合分析挥发性热稳定的小分子代谢物,如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糖类等基础代谢物。因脂肪难以气化,无法被气相色谱分离,会对仪器造成污染,因此GC-HRMS不适合用以分析脂肪含量高的样品,很少被用来做脂质组学的分析。与LC-HRMS相比,GC-HRMS最大的优点在于标准化的70 eV电子轰击离子源(EI)生成的质谱图具有极高的重现性,不仅有NISTWilley等标准化的质谱数据库,而且不同实验室间的结果也具有很好的可比性。经过质谱图比对和脂肪酸甲酯或正构烷烃保留指数校正,代谢物的定性确证相对简单,且有较高的可信度。相对而言,LC-HRMS由于分析仪器、电离能、碰撞能、洗脱溶剂的选择不同,不同实验室生成的质谱图可能相差很大,代谢物定性确证对于数据库的要求很高。

GC-HRMS相对于LC-HRMS的劣势主要在于样品前处理和数据处理的复杂程度。在使用GC-HRMS分析代谢组样品时,往往需要预先进行衍生化(常用的有甲酯化或硅烷化),降低待分析物的沸点,提高热稳定性,弱化极性,使之能够被气相色谱分离。而衍生化产物稳定存在的时间较短,往往需要在两天内完成一个批次样品的上机分析。在衍生化过程中,代谢物的衍生化程度不同,可能导致同一种代谢物在多个不同位置出峰,在后期数据处理时需要这些重复数据的去除与处理。此外,EI源生成的质谱图中往往不存在分子离子峰,无法得知待测物的分子量,必须与标准谱图或者已知谱图对比才能确证,因此只能用来分析那些已知的代谢物,无法对未知的或者新的代谢物进行定性分析。同时,用GC-HRMS相对定量时,只能选择碎片离子作为定量离子,容易被背景或杂质中的其他碎片离子干扰,影响定量结果。在选择定量离子时,需要特别注意避开那些背景或杂质中经常出现的碎片离子,最好人工检查每个定量离子的积分情况,最大程度地排除干扰。

总之,在代谢组学分析中,选择GC-HRMS还是LC-HRMS主要根据样品情况和研究目标决定,分析基础代谢物、观察代谢组间的变化和差异建议选择GC-HRMS,而要分析极性大分子代谢物、筛选新的生物标志物,则建议选择LC-HRMS

撰稿人 张倩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