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科院海洋所徐永生研究团队在南极绕极流能量串级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揭示了南极绕极流斜压、正压动能逆向串级的异同及其与正压化的关系。
中科院海洋所王凡研究团队基于长期连续潜标观测,系列研究揭示了太平洋赤道中层流的季节内、季节和年际变异规律和机制。长期以来受观测数据的限制,海洋学界对太平洋三维环流的认知主要聚焦在表层和次表层环流上,而对次表层以深的中...
近日,《物理海洋学》(Journal of Physical Oceanography)和《海洋系统》(Journal of Marine Systems)分别发表了中科院海洋所胡敦欣院士团队研究成果“Seasonal variability of subthermocline eddy kinetic energy east of the P...
近日,中科院海洋所袁东亮研究员团队在北太平洋次温跃层环流研究中取得“0-1”的突破,他们的前期预研究发现了北太平洋存在一支超长、超强的次温跃层海流,命名为“北赤道次表层流(NESC)”,位于5°N附近北赤道逆流之下,贯通整个太...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胡敦欣院士研究组在热带印太上层海洋盐度的年际-年代际低频变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热带太平洋温跃层盐度变化新模态,揭示了印尼贯穿流调整下的热带印度洋盐度低频变化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JCR一区期刊J...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张荣华研究组在归因气候模式模拟中上层海洋温度误差、改进海洋混合参数化方案和减小气候模式系统性误差等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最新研究结果分别在Journal of Climate和Journal of Physical Oceanography...
近日,美国《地球物理研究杂志:海洋》学术期刊线上发表了题为“Moored observations of the Savu Strait currents in the Indonesian seas” (Wang et al. 2020)的文章,该成果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袁东亮研究员课题组与印尼科学院...
近日,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在物理海洋学专业期刊Journal Physical Oceanography 发表了关于赤道太平洋温跃层混合研究文章(Liu et al., 2020)
近期,海洋所王凡研究团队在太平洋深层经向翻转环流(又称深层西边界流)的结构和多时间尺度变异方面取得系列成果,基于长期连续的潜标观测资料揭示了3000米以深经向翻转环流在雅浦-马里亚纳海沟连接区的结构特征和季节内-季节的变异...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IEEE Fellow李晓峰研究员领衔的、国内多家海洋科研单位人员组成的人工智能海洋学团队,以热带不稳定波相关联的海表温度场为例,在国际上首次研发了以卫星遥感大数据驱动的针对海气系统中复杂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