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栖生物学发展专家研讨会暨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底栖生物学分会2024年理事会会议在南京召开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王春生研究员、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徐奎栋研究员、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林茂研究员、厦门大学蔡立哲教授、广东工业大学郭芬教授、中国海洋大学刘晓收教授、集美大学郭玉清教授、南京农业大学王备新教授、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蔡永久研究员、河海大学刘闯副教授、青岛水族馆杨翠华高级工程师、南京师范大学杜永芬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彭彪彪博士、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黄敬亮博士等分别作“深海化能生态系统多样性及时空演变”、“洋流和海山驱动的海洋生物多样性形成与连通”、“近十年来中国发现的海洋生物和国家重点保护海洋生物”、“红树林湿地底栖动物生态环境效应研究进展、大型底栖动物对高质量食物的获取机制”、“大型海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功能多样性对海洋污染的响应研究进展”、“中国红树林湿地海洋线虫多样性研究”、“大型底栖生物对潮滩沉积物输运的影响”、“中国淡水底栖动物COI条码构建及eDNA检测假阴性原因初探”、“淡水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维持机制与生态修复功能研究”、“海洋双壳类贝壳矿化”、“海洋双壳类贝壳矿化、底栖生物中的材料学研究—以石鳖和帽贝为例”、“水母优良种质培育及底栖生物在水族馆的饲养繁育”、“海洋小型底栖动物及其环境效应研究”等精彩专题报告,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凝聚领域学术力量。
大会报告
会议期间,同步组织了海洋科普进校园环节,南师大海洋学院的12名师生科普志愿者在南师附中仙林学校小学部组织了“海洋生物多样性——美之魅”科普知识宣讲,以海洋底栖动物、海洋中的微塑料、鲸鱼的进化、海洋贝壳、珊瑚为主题,以科普展报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向小学生介绍了海洋生物的表观和微观形态美、和谐生态美以及生命进化之魅。此次“大手拉小手”科普活动寓教于乐,不仅增强了小学生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提升小学生从自我做起爱护生物和保护环境的意识,点燃了小学生们心中的科学之光;大学生志愿者也被小学生的浓烈兴趣和有趣的问题所感染,在科普宣传中更加坚定了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的专业志向。
海洋科普进校园活动现场
本次会议由南京师范大学主办,南京师范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和江苏省海-陆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高校重点实验室承办,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底栖生物学分会、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海洋经济技术研究院和江苏省海岸带资源与环境工程研究中心协办。
大会合影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