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保荣院士

 

  侯保荣,男,院士,19421月出生。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同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工作。1985年至1988年作为访问学者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合作研究。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4年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95年至1998年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所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腐蚀与防护研究发展中心主任,中日海洋腐蚀环境共同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海洋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环境腐蚀与生物污损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海洋防腐蚀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山东省暨青岛市腐蚀与防护学会第三届、第四届理事长,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名誉理事长,山东省第九届、第十届人大代表、常委会委员,第十一届省人大代表。

  主要从事海洋腐蚀与防护技术的研究,在长期海洋钢结构浪花飞溅区腐蚀机理和控制技术研究基础上,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浪花飞溅区复层矿脂包覆防腐技术,突破了海洋钢结构浪花飞溅区腐蚀防护的技术瓶颈。该成果已在中石化胜利油田采油平台、青岛港液体化工码头、湛江港、大丰港等进行了工程应用,取得良好的示范效果。

  研发了海洋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层配套防护体系,开发了钢筋混凝土耐久性和涂层性能评价技术,系统开展海洋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腐蚀状态检测工作,在现场检测结果的基础上,针对性的采取防护修复及补强措施,实现现场检测结果与涂层防护修复措施的配套研究,为准确合理的采取防护修复措施的提供强大的技术和理论支持。该项成果已经在日照港煤码头、日照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潍坊白浪河防潮闸等工程上得到应用,取得良好防护效果。

  此外,还在海洋工程阴极保护监检测技术、杂散电流监测与防治技术、新型复合牺牲阳极技术、海洋生物腐蚀与防污技术等方面拥有多项专利成果。

  多年来,主持承担的科技部、工信部、国家海洋局、基金委、科学院、工程院和地方、企业及国际合作等项目达百余项。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2007年承担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海洋工程结构浪花飞溅区腐蚀控制技术及应用”项目,并获得“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滚动支持“不同海洋重大海洋工程结构安全与腐蚀控制技术及其示范”。主持承担了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我国腐蚀状况及控制战略研究”,2017年项目发布了调查项目的总报告—《中国腐蚀成本The Cost of Corrosion in China》专著,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全行业年度腐蚀总成本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34%,超过2.1万亿人民币。该调查结果引起了国家有关政府部门及企业的重视,并受到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必将推动我国在重大基础设施腐蚀防护安全技术领域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出版了《海洋腐食環境と防食の科学》、《海洋腐蚀与防护》、《海洋腐蚀环境理论及其应用》、《海洋浪花飞溅区腐蚀控制技术》、《海洋钢筋混凝土腐蚀修复与补强技术》、《中国腐蚀成本》、《海洋腐蚀环境理论及其应用》、《海洋钢结构浪花飞溅区腐蚀控制技术》等14本专著。其中,日文专著《海洋腐食環境と防食の科学》被日本专家评价为“奠定了腐蚀环境研究的基础,可以作为教科书使用”。主编了《腐蚀研究与防护技术》等9本论文集。迄今已发表论文5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主持起草4项国家标准均已颁布实施,填补了国内空白。

  迄今,侯保荣院士共获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奖、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工程成就奖、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奖、青岛市科技局奖等十余项奖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钢铁设施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及其防腐蚀技术》是海洋腐蚀与防护技术领域的唯一国家级奖项。获得全球最大的腐蚀国际组织——NACE(美国腐蚀工程师协会)颁发的科技成就奖。该奖项旨在表彰腐蚀工程技术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是NACE份量最重的三大奖项之一。

  1997年被中国科协评选为首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00年他被评为“青岛市科技拔尖人才”。20028月,获“青岛市优秀留学回国人员”荣誉称号;2003年被评为“青岛市劳动模范”和“山东省先进科技工作者”。

  曾担任山东省第九届、第十届人大代表、常委会委员,第十一届国家人大代表。担任2届山东省腐蚀与防护学会理事长,并担任青岛市产、学、研协会副会长,山东省海洋经济研究会副会长。还担任《海洋科学集刊》副主编。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