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保荣院士荣获首届联合国世界腐蚀组织“腐蚀成就奖”
发布时间:2022-03-01 | 【 大 中 小 】
发布时间:2022-03-01 | 【 大 中 小 】 | 【打印】 【关闭】
日前,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保荣获(联合国)世界腐蚀组织(WCO)颁发的首届世界腐蚀成就奖。
世界“腐蚀成就奖”由WCO、欧洲腐蚀联盟(EFC)及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CSCP)的委员等组成的国际评审委员会评议,不接受个人申报。经多轮投票和评议,一致推选侯保荣院士为2021年度世界“腐蚀成就奖”唯一获奖者。
世界“腐蚀成就奖”于今年(2021年)首次设立,由WCO发起,与EFC及CSCP联合举办,旨在授予那些具有重大影响力,显著提高了政府、科技界、工业界和公众对腐蚀及防腐重要性的认知,并在腐蚀控制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WCO是联合国下属的非政府非盈利组织,其使命是推动和促进全世界腐蚀控制的教育和实践,为取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降低腐蚀成本、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做贡献。
侯保荣院士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腐蚀与防护最高工程成就奖、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美国腐蚀工程师协会(NACE)科技成就奖及NACE卓越组织奖等众多奖项。
侯保荣院士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科研计划30余项。出版专著9部,主编论文集10部,发表SCI论文500余篇,授权专利100余项,制定国家和地方标准10余项。主持了“我国腐蚀状况及控制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完成了我国全面腐蚀调查,出版了170余万字的《中国腐蚀成本》,同时英文专著《The Cost of Corrosion in China》业已全球发行。论文The cost of corrosion in China(npj Materials Degradation, 2017)获得了广泛关注和认可。
侯保荣院士在腐蚀控制领域也做了大量工作。他用详实的数据指出浪花飞溅区是钢结构腐蚀最严重的区域。针对浪花飞溅区腐蚀,侯保荣院士几十年如一日地深入钻研,阐明了相关科学机理,针对性研发了复层矿脂包覆防腐技术(PTC)等多种长效防腐技术。PTC可长期有效保护浪花飞溅区中的钢结构,已成功应用在我国港口码头、石油平台、跨海大桥、海上风电等大量重要基础设施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欧洲腐蚀联盟前主席Arjan Mol教授 在2021年欧洲腐蚀大会线上会议开幕式上公布侯保荣院士获得WCO世界腐蚀成就奖

世界“腐蚀成就奖”获奖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