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带头人

马庆军,科学博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责任研究员。主要对海洋病原微生物致病相关蛋白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在结构和机制的基础上尝试药物与疫苗设计。近期代表性工作有:

(1)通过对白斑综合症病毒dUTPase结构的解析发现,该酶的活性位点由两个亚基组成,更新了dUTPase三聚体家族蛋白为三亚基活性位点组成方式的传统认识。本研究扩展了dUTPase家族的结构多样性,并为氨基酸序列插入缺失和置换协同推进蛋白进化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同时有望针对其结构的独特性进行特异性抗白斑综合症病毒药物的设计和开发。(2018JBC

(2)解析了创伤弧菌的磷脂酶A2VvPlpA)的晶体结构, 这是不耐热溶血素家族蛋白的首个结构报道,为弧菌病药物的设计提供了新的靶点信息。该研究还发现了“丝氨酸-组氨酸-氯离子”这一不同寻常的催化三联体类型,拓展了人们对催化三联体及氯离子功能的认识。(2019JBC,封面文章&编辑精选)

(3)针对荚膜合成相关的低分子量酪氨酸磷酸酶VvWzb开展结构和酶学研究,发现VvWzb在底物识别相关的关键区域W-loop上具有额外的氨基酸序列插入,丰富了人们对于该家族蛋白结构的认识。该研究将低分子量酪氨酸磷酸酶拓展为三种类型,并为序列插入驱动蛋白质进化提供了一个经典的案例。(2021JBC

(4)解析了溶藻弧菌双重脂酶/转移酶(ValDLT)的晶体结构,发现ValDLT采用了一个独特的柔性氧阴离子洞+刚性Ser-His-Asp三联体的催化装置,并提出催化位点微调机制是弧菌双重脂酶/转移酶实现底物和催化反应双重宽泛性催化的分子基础。该研究对深入理解酶宽泛性催化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是对现有酶催化知识体系的重要扩展,对脂酶的工业化改造也有指导意义。(2023Nature Communications

目前课题组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研究项目;已发表SCI论文40余篇,他引逾1000次。

Tel0532-82898916Emailqma@qdio.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