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

李晓龙,正高级工程师,环境物理学博士生导师、学位硕士导师,海洋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生导师。2013年博士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信息探测与处理专业,至今工作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日本名古屋大学宇宙地球環境研究所(陸域海洋圏生態研究部)访学。

一、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人工智能海洋光学观测技术和海洋环境光学遥感研究,侧重于主被动海洋光学遥感方法、人工智能海洋光学观测、及其涉及海洋物理学与生物、生态综合观测等方面的研究。

二、招生专业及方向

海洋光学/光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物理海洋学,海洋环境工程方向。

三、研究室及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海洋环流与波动实验室,联系方式:lixiaolong@qdio.ac.cn, 0532-82895975.

四、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基于形态学的海洋激光雷达探测浮游植物优势类群垂直分布的探索研究”,项目编号42076200,项目负责人,项目执行中;

[2] 中国科学院科研仪器设备研制项目“拖曳式浮游生物偏振成像系统”,项目编号YJKYYQ20200063,项目负责人,项目执行中;

[3]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海洋激光荧光雷达测量海水荧光物质分布的不确定性问题研究”,项目编号ZR2020MD083,项目负责人,项目执行中;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基于视场可调节激光雷达探测海洋光学特性多参数垂直结构的关键问题研究”,项目编号61505221,项目负责人,项目已结题;

[5] 中国科学院空间激光信息传输与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于海洋激光雷达测深数据反演水体光学特性的方法研究”,项目负责人,项目已结题;

五、研究成果及奖励         

[1] 对称式海洋浮游藻类偏振散射多角度测量仪及其测量方法[发明专利]. 第一发明人,CN114674760A.

[2] 浮游生物偏振成像仪[发明专利]. 第一发明人, CN206990427U.

[3] 光电透明度仪[实用新型]. 第一发明人, CN210322789U. 

[4] 一种用于水体光学特性测量的视场可调节光学系统[实用新型]. 第一发明人, CN204855797U. 

[5]一种无人值守式自主预警的潜标系统[实用新型]. 第一发明人, CN206031703U.

六、代表性论文及著作

[1] Xiaolong Li, Yi Yang, Joji Ishizaka and Xiaofeng Li*. (2023). Global estimation of phytoplankton pigment concentrations from satellite data using a deep-learning-based model. 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 294, 113628. https://doi.org/10.1016/j.rse.2023.113628

[2] Yang Yi, Li, Xiaolong and Li Xiaofeng*. (2024). A Self-Attention-Based Deep Learning Model for Estimating Global Phytoplankton Pigment Profiles. IEEE Trans. Geosci. Remote Sensing, 62, 1–15.

[3] 李晓龙,赵朝方。激光雷达探测海洋物质垂直分布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J].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0,49(S2):20200381-1~7. 

[4] Li Xiaolong, Luan Xiaoning, Guo Jinji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polariz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volume scattering from planktonic algae [C].  The 24th National Laser Conference and 15th National Conference on Laser Technology and Optoelectronics, 2020 (Paper ID: LTO100-150). 

[5] 李杰, 李晓龙*, 唐秋华, 赵朝方, 王炯炯. 基于PCA的时间分辨油荧光光谱分析及优化. 光学精密工程, 2017, 25(4):884-890. (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