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态学
 杨红生,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海洋牧场工程实验室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领军人才”、“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青岛市现代海洋杰出英才”等。担任“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蓝色粮仓科技创新”实施方案与指南编制专家组组长、“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海洋农业与淡水渔业科技创新”联络专家,参与了国家和省市海洋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写。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水产)秘书长、农业部海洋牧场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等。 

一、研究领域 

仿刺参遗传育种、增养殖与海洋牧场建设                

二、招生专业及方向

专业:海洋生态学

方向:养殖生态学

三、研究室及联系方式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态与环境科学重点实验室

邮箱:hshyang@qdio.ac.cn

手机号码:13863959928  

四、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海洋牧场重要经济动物集群行为调控机制及其对环境的响应(2021-20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香港研究资助局合作研究项目:底栖关键物种对极端与复合环境的适应潜力和生态恢复力(2023-2026

国家重点研发专项课题:海洋牧场智能管控与少人化精准协同作业应用示范(2022-2025

五、研究成果及奖励

长期从事海洋牧场构建原理与技术、刺参生物学与遗传育种等研究。揭示了大型藻类、滤食性贝类、棘皮动物的生态功能,培育了刺参“东科1号”新品种,研制了浅海生态修复工程设施,建立了海洋牧场全链条构建与安全保障技术,相关设施和技术在沿海地区得以推广应用。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海洋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10余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多次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海洋牧场论文入选“高影响力论文前1%”,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软件著作权12项,出版中英文专著10部,主持制定海洋牧场国家标准1项,行业与地方标准1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水产学会范蠡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等科技奖励10项。 

典型海湾生境修复与生态增养殖设施,山东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11

山东半岛典型海湾生境修复和重要生物资源养护技术创新与应用,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4

现代海洋牧场构建技术创新与应用团队,中国科学院科学促进发展奖(2017

刺参对环境胁迫的特殊行为响应及其调控机制,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21

海洋牧场生境修复和生物资源养护技术构建与应用,中国水产学会范蠡科学技术奖特等奖(2020

刺参育种技术创新与新品种创制,海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2

六、代表性论文及著作

《刺参生物学——理论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14

The Sea Cucumber Apostichopus japonicus History, Biology and Aquaculture》,Elsevier 2015

《海洋牧场构建原理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17

《海洋牧场监测与生物承载力评估》,科学出版社(2018

《海岸带生态农牧场创新发展战略研究》,科学出版社(2020

Sea Cucumbers Aquaculture, Biology and Ecology》,Elsevier2021

《增殖型海洋牧场》,中国农业出版社(2022

《现代渔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与展望》,科学出版社(2022

《黄河三角洲生态农牧场建设原理与实践》,科学出版社(2022

l0 《海洋牧场概论》,科学出版社,(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