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海洋综合观测研究站建设历程:黄海海洋综合观测研究站(简称“黄海站”)始建于2007年,隶属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是中国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重要成员之一;本着“边建设、边观测、边示范服务”的原则,2007年在北黄海完成第一套海底观测潜标的布放,同年完成獐子岛陆基站的建设;2008年完成以浮标观测方式为主的海洋观测区域的论证,2009年5月28日在北黄海海域完成第一套垂直剖面观测浮标的布放,标志着黄海站全面建设、运行的开始,2010年完成荣成楮岛陆基站建设和海上观测浮标的布放,2011年完成青岛灵山岛和日照外海的浮标布放,2012年完成青岛主陆基站的建设并正式挂牌投入使用,黄海站先期建设全面完成,进入运行阶段。长期以来,黄海站为海洋科学研究和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持和数据产品服务。
黄海海洋观测研究站和东海海洋观测研究站(合称:黄东海浮标观测站)是中国科学院创新三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重要建设项目,是中国科学院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典型海洋区域特色和学科背景,是我国基于海洋科学研究的真正海洋观测台站。观测海域分布于我国北自鸭绿江口、南至舟山外海的广阔海域;主要观测区域包括以大连獐子岛为核心的北黄海海域、以荣成楮岛为核心的荣成外海海域、以青岛灵山岛为核心的青岛外海海域、日照外海和三山岛外海、以花鸟岛为核心的长江口至舟山群岛外海海域等,共四个核心观测海域,黄东海浮标观测站是具有全面调查功能与专项研究功能的开放性海洋科学观测研究网络。
鲁公网安备3702020200132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