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概况

  中国科学院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Off-shore Marine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Network,简写为OMORN;中文简称:近海网),该网络共涵盖10个野外站和1个数据中心,分别隶属于海洋所、南海所和烟台海岸带三个研究所,覆盖的观测范围从我国北部的鸭绿江口直到南沙群岛,生境类型有河口、海湾、近海和岛礁,气候类型有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台站观测结合中科院近海开放航次断面调查,实现了点、线、面结合的多要素同步观测,是同时兼有全面调查与专项研究功能的开放性网络系统。在体系和机制建设方面,制定了中国科学院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章程、科学委员会工作条例、数据共享和管理条例、十三五规划和信息化发展规划等促进网络建设和发展的相关规章制度。近海网在服务于重大科学研究项目和重大体系建设方面也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凸显出网络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

  近海网的战略定位:

  针对海洋环境高质量发展与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需求,围绕典型河口、海湾、近海和岛礁等不同生境,聚焦于近海海域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的演变与效应,开展长期综合观测与研究。

  Mission Aiming at the strategic demands fo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marine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use of marine resources, long-term comprehensive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are carried out in typical estuaries, bays, offshore waters, and reefs, focusing on the evolution and effects of offshore waters under the dual effect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近海网的建设目标:

  建立一个集观测与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长期持续获取我国近海海域生态系统、生物资源和海洋环境的演变参数,研究中国近海的长期变化规律,成为我国近海海洋多维度、长时序基础数据资料的观测与展示平台和近海海洋科学原创性理论的创新平台;强力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和政府决策,推进我国海洋生态文明持续健康发展。

  Vision Establish a comprehensive and integrative offshore network for ocean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acquire continuous and longtime evolution parameters of ecosystems, biological resources, and marine environment in China’s offshore waters, and become platform for observation and demonstration of offshore multi-dimensional and long-term basic data, and become a platform of innovation for original theories of offshore marine science,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marin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近海网的核心任务:

  1)按照统一的规程对我国近海海域主要类型的河口、海湾、近海开阔性海域和岛礁等生境的重要生态学过程和环境参数,如海洋地质、物理海洋、海洋化学、海洋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等,进行长期监测。

  2)在不同的科学发展背景下,依托重要的科学命题,系统研究我国近海典型生态系统和生境的演变特征和规律。

  3)为沿海地区和国家层面关于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方面的重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相关咨询。

  4)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研究和相关的全球性海洋联网观测计划,为促进人类对海洋生态系统和气候的理解、保护海洋环境、提高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改善海洋公共安全和健康、减少海洋自然灾害和环境变化对人们的不良影响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