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号圆满完成基金委共享航次任务返回青岛

近日,“科学”号海洋科学考察船圆满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西太平洋科学考察实验研究科学调查任务,并返回青岛母港。海洋所副所长沙忠利到码头迎接,亲切慰问科考船队员,祝贺航次取得圆满成功。


沙忠利副所长向科考船队员表达问候

 

本航次于20232月中旬从青岛出发,历时60余天,总航程8000多海里。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江苏海洋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9家单位共计30名科考队员参加科学考察,搭载的2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涵盖了物理海洋、海洋生物、海洋化学和海洋地质等多个学科领域。本航次由汪嘉宁研究员担任首席科学家,张沛文、曹智勇博士担任科考队长,刘合义担任船长。

本航次调查海域涵盖西太平洋暖池区、暖池冷舌交汇区和菲律宾海盆中部等,航次完成了5条断面共计240余项作业内容,包括温盐深多参数剖面和采水作业、深海多联网作业、微塑料拖网作业、电视抓斗采泥作业、垂直微结构剖面仪作业等。航次还开展了走航采样作业,包括采水、气象和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测量等。

航次搭载项目通过对碳、氢、氧、铍多同位素协同示踪、温盐和溶解氧剖面、海洋生物多样性和地理分布等的观测,从多学科角度探究了海洋表层、次表层、中深层水团在西太的分布、变异和相互联系。通过对浮游植物生长率和初级生产力、浮游动物垂直迁徙、碳、氮、氧元素循环等的观测,搭载项目加深了对西太平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与通量的认识。针对环境污染和防治问题,搭载项目通过对微塑料、汞同位素、氟利昂等的观测,探究了污染物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科考队员正在进行全水深温盐深多参数剖面测量和采水作业

 



科考队员在船载实验室对获取的海水样品进行预处理

 

本航次是自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共享航次计划以来第13个西太平洋科学考察实验研究航次。近年来航次调查区域从菲律宾海拓展至暖池冷舌交汇区,调查从以上层海洋为主拓展至大气、海气界面、全水体、水岩界面以及海底沉积物多界面全覆盖,调查学科内容和技术手段更加丰富和综合。系列航次打造了西太平洋“中国断面”,为研究西太平洋的国家自然科学各类基金项目提供船时和学科交叉研究平台,实现了大洋调查资料的积累和共享,培养锻炼了我国青年科研骨干,成为我国大量国际性西太平洋研究成果的重要支撑力量,引领了国际西北太平洋海洋环流与气候实验计划(NPOCE)。

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运行管理中心、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和相关课题组成员等也到码头接船。

 

/曹智勇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