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所研究揭示受海表高度变化调控的吕宋海峡深层溢流长期变化

近日,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发表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大洋西边界流动力学研究组最新研究成果“Long‐Term Variation of the Deepwater Overflow Associated With the Sea Level Change Across the Luzon Strait”,揭示了吕宋海峡两侧海表高度差影响深层压强差,进而调控吕宋海峡深层溢流长期变化的动力过程。

吕宋海峡是南海与外界海域联通的唯一深水通道,连接了南海与太平洋。受南海深层强混合影响,南海深层水密度明显小于太平洋一侧,导致吕宋海峡两侧存在压强差,进而驱动吕宋海峡深层溢流。深层水进入南海后在强混合的作用下上升,直接对印尼贯通流及其相关的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热盐输运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近期研究发现,吕宋海峡深层溢流存在长期变化,但对其调控机理尚不清楚。

传统水动力理论的一个重要假设是上层海洋无运动,这与真实海洋不符。忽略上层海洋的贡献可能使溢流通量估算产生较大不确定性。在本工作中,研究团队将水动力控制理论扩展到连续层结海洋中,用海峡两侧的压强差来估算深层溢流通量。基于此方法,估算得到过去30年吕宋海峡深层溢流通量为1.23 Sv,相比于传统水动力理论的估计(2.5 Sv)更接近观测值(0.86 Sv)。进一步研究发现,吕宋海峡两侧海表高度的长期变化通过影响深层压强差,进而调控吕宋海峡深层溢流,使溢流在过去30年存在减弱趋势(见下图)。

吕宋海峡及附近海域1993-2022年SSH(a)平均值以及(b)长期趋势空间分布,灰色等值线为2000米等深线。SSH长期趋势的全球平均值(3.27 cm/decade)已经在(b)中去掉以突出此区域SSH的分布。(c)吕宋海峡两侧压强差在1993-2007(Period 1)以及2008-2022(Period 2)的垂向剖面,阴影表示年平均时间序列的标准误差。


论文第一作者为海洋所博士后徐勤博,通讯作者为张林林研究员。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论文信息:

Xu, Q., & Zhang, L*. (2025). Long‐term variation of the deepwater overflow associated with the sea level change across the Luzon Strait.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52, e2025GL116168. https://doi.org/10.1029/2025GL116168


附件下载: